神農集團2024年打了一個成功的翻身仗,實現了扭虧為盈。2024年,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5.84億元和6.87億元。今年一季度更是迎來開門紅,營收同比增長35.97%,歸母凈利潤為2.29億元,同比扭虧為盈。神農集團執行副總裁何昕陽表示:“2024年公司扭虧的重要因素是豬價進入上漲周期,但是未來誰也預測不到豬價的走勢,所以我們只做確定性的事情,把豬養好,嚴格做好生物安全防護;擴大生豬養殖規模,提升豬場利用率,進一步降低養殖成本。”
圍繞降本增效做文章
生豬養殖行業的成本戰還在繼續。今年以來,神農集團生豬養殖成本持續下降,3月份的養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2元/公斤,今年公司的目標是降到12元/公斤以內。
“從目前情況來看,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下降到12元/公斤以內是可以看到的。”何昕陽表示。
對于豬企來說,飼料成本約占生豬養殖成本的60%,降成本的一個落腳點就是飼料。“玉米、豆粕等原材料占到了飼料成本的大頭,所以我們致力于提升原材料采購能力。”神農集團飼料事業部總經理何俊輝表示。
神農集團組建了專業化的團隊,分析玉米、豆粕等原材料價格走勢,并采用期貨套保手段,規避生產經營中的商品價格風險,同時積極拓展和建立穩定的原料采購渠道,不斷深化與優秀供應商的合作,與多家大型供應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降低價格波動的影響。
“2024年一季度,我們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14.5元/公斤,現在是12元/公斤,下降了2.5元/公斤,其中,飼料成本下降了1.4元/公斤左右。”何俊輝說。
“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也將成為豬企拉開成本差距的關鍵所在。”何昕陽表示,“現在豬企都很重視生物安全,非洲豬瘟雖然影響大但是已經有成熟的應對方案可以減少損失,藍耳病造成的損失比非洲豬瘟更大,神農集團通過引入先進的硬件設施和嚴控生物安全,持續提升藍耳雙陰性母豬場的數量和占比。”
截至2024年底,神農集團藍耳雙陰種豬場超過七成,未來健康保障相關的疫苗、動保費用將持續降低,豬只生產速度提升,生豬養殖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卷成本是有邊際效益的,所以我們不會陷入成本戰。對神農集團來講,我們更著眼于長遠布局,即完善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服務好客戶,這才是神農集團的重點。”何昕陽說。
趁勢募資擴張
隨著環保投入增加、養殖用地稀缺、非洲豬瘟等疫病頻發、食品安全加速推進等影響,養殖水平低下、成本管控能力弱、環保設施欠缺的養殖企業或養殖戶逐步被市場淘汰,加速了我國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的進程。
“我們一直在加速擴產,公司最近立項了很多項目。”何昕陽告訴記者,“我們所在的云南省,中小養殖戶退出的速度比我們預計要快。近段時間,云南豬價比較堅挺,就是因為市場缺豬,這給了我們擴產的機會。接下來,我們將在云南、廣西和廣東進行生豬養殖產能的擴張。”
神農集團2024年度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申請已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本次募資2.9億元,投向紅河彌勒神農畜牧有限公司五山鄉年出欄24萬頭優質仔豬擴繁基地建設項目、云南神農集團石林畜牧有限公司林口鋪養殖場生物安全升級技改建設項目等。4月2日,公司還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文山神農豬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丘北縣人民政府簽訂了《生豬全產業鏈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書》,擬在丘北縣投資約7億元建設生豬產業建設項目,預計可實現年出欄商品肥豬100萬頭規模。
“我們希望無論是營收還是生豬銷量保持每年30%-40%的穩健增長。”何昕陽表示,“我們資產負債率在行業中處于較低水平,有充足的資金儲備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極端行情,保證公司不會出現大的財務風險。”
截至2024年底,神農集團資產負債率為27.39%,貨幣資金為10.42億元。神農集團已投產運營29個自養現代化養豬場(含2個租賃場),擁有超過500家合作養殖戶。近年來,神農集團生豬出欄量實現跨越式增長,2023年銷售生豬152.04萬頭,2024年為227.15萬頭,2025年公司計劃銷售生豬320萬頭-350萬頭,并規劃在2027年達成500萬頭。2025年3月底,神農集團存欄母豬規模已達12.8萬頭,為后續產能釋放奠定基礎。
堅定出海布局
國內生豬養殖行業已經卷成一片紅海,頭部企業嘗試出海,意圖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神農集團一定會走出去,當前公司正在調研海外市場,我們會選擇合適的模式走出去。”何昕陽說。
“出海并不容易,可能會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溝通障礙、渠道管理等難題。我們有同行選擇跟當地企業合資辦廠,降低風險,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合作模式,未來我們也不排除會通過這種方式出海。”何昕陽表示,“當前,大部分豬企出海的目的地集中在東南亞,因為東南亞正在經歷我們曾經的發展階段,市場機遇很大。我們已經委托第三方機構幫助我們進行市場調研和評估。評估完成后,再組建專業海外團隊,負責開展具體的工作。”
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部與緬甸相鄰,南部和東南部分別與老撾、越南接壤。“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比同行更適合去東南亞發展,也有很多海外客戶找到我們希望尋求合作,但是我們出于謹慎考慮,會用1年至2年時間完成海外市場調研和自身供應鏈能力評估,之后才會走出去。”何昕陽說。
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的競爭。當前,神農集團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缺人。“不是數量上的缺,而是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我們也不斷調整用人標準。我們希望管理團隊能與時俱進,不斷接觸新技術新理念,站在當下去看未來,不斷將新技術新理念引入到養殖行業中,去幫助我們提高生產效率。”何昕陽表示,“公司上市以來,之所以能實現穩健發展,得益于優秀的管理團隊,所以我們希望能激勵管理團隊不斷進步,幫助公司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