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四川省保障生豬生產用地28888畝,其中新增建設用地926畝、利用閑置建設用地554畝、設施用地23094畝、林草地4314畝,成都、廣安、樂山、眉山等地新建13個生豬規模養殖項目,新增生豬年產能200萬頭以上。
四川是生豬養殖大省和豬肉消費大省,在全國生豬穩產保供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四川省受地形地貌影響,丘陵山區較多、農民居住分散,可成片利用的空間較小,導致規模化生豬生產受到一定限制。
為此,省自然資源廳會同農業農村廳積極完善用地保障政策,生豬養殖用地供應逐步實現了規模化和集約化。根據四川農戶小規模養殖生豬的生產特點,鼓勵和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使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和“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發展生豬生產,并可按規定由縣級人民政府予以確權,強化產權保障。
在利好政策的帶動下,一批養豬場正在籌建,全省生豬生產能力加快恢復。今年9月,眉山市成功引進四川德康集團和德國通瑞斯集團,建設西南地區最大的生豬養殖-屠宰-加工一體化項目,項目總用地4150畝,除屠宰場800畝建設用地需報征外,其余均使用設施農用地。
今年11月底,養豬大縣中江生豬產能與8月份相比增長40%,全年生豬出欄量將比去年增長35萬頭。下一步,四川省將指導各地將生豬產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做好用地布局安排。
在盤活存量用地上下功夫,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鼓勵豬肉加工和相關食品企業通過廠房加層、老廠改造、內部整理等途徑提高用地效率,免收容積率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