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資訊 > 正文

林下養殖成了農民的致富法寶

發布時間:2010-10-09 15:19    作者:牧通人才網    來源:畜牧人才網    查看:
現在林地的經營權分到了個人,我利用自己的林下資源飼養山土雞,從去年7月份到現在僅半年的時間,就收入了近2萬元。”提起改革帶來的變化,返鄉農民工李春平的喜悅溢于言表。

  李春平只是煙臺萊州市文昌路街道受益于林權制度改革的眾多農民之一。萊州市委常委、文昌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國樹軍介紹,在林權制度改革的影響下,目前文昌路街道林下養雞、養羊、養牛戶已實現戶均增收10000元,“我們已經初步找到了‘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方法!”

  在東店子村,山坡上,一片刺槐林子里修建了幾間雞舍,幾百只土雞在樹根下的草叢里覓食。不遠處,一袋袋香菇整齊地碼放。這是村民楊洪波的“地盤”。

  “以前家里沒有門路,只能種田。林改后,有了自家的林地,就想辦法把林地利用起來”,楊洪波說,小龍白是綠化苗木適合生長在樹林下,于是他試著在林地里種植了90多畝小龍白,沒想到一試就嘗到了甜頭。“每畝林地可種植小龍白4500到5000株,一株至少賺兩元錢,這樣下來一畝小龍白一年就純賺一萬元。”

  除了栽培小龍白,楊洪波還在村里帶頭修起林地雞舍,養了130只土雞。“土雞啄林地的蟲子和草為食,既節省了飼料,又提高了肉質,雞糞還可以做林木的肥料,一舉多得!”

  在楊洪波的示范效應下,東店子村民們紛紛行動起來,一些在外務工的農民也開始回鄉發展林下產業。林下養殖模式的成功掀起了文昌路街道種養殖業的高潮。

  文昌路街道山區林地面積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針對山區農戶居住分散、抗風險能力差的特點,選擇適合山區的產業,采取首先發展以戶為基礎的小規模生產,逐步形成以村為單位的產業集群。

  國樹軍向記者介紹,現在,全街道共有9個自然村形成了以養雞、養羊、養牛為特色的產業集群,林下養殖戶達到60多戶,每戶增收8000元到10000元不等。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