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新聞網烏魯木齊4月27日專稿 題:五一農場:搶抓機遇努力開創農場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訪農十二師五一農場黨委書記政委李華斌黨委副書記場長劉少君
作者 天 然 張欣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二師五一農場位于準葛爾盆地南緣、烏昌地區中心,距烏魯木齊市中心20公里,昌吉市8公里,烏昌公路(國道312線)沿農場南緣通過。全場土地面積9.32萬畝,耕地面積5.1萬畝。現有人口1.5萬人,從業人員4700人,職工2231人,農場下轄農業生產連隊15個(其中啤酒花專業連隊3個),工交建商企業20個(其中國有企業4個),以及中學、醫院、幼兒園等事業、服務單位9個。
2009年,五一農場實現生產總值2.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0元,增長7.5%;農業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9207元,增長6.2%。實現綜合利潤769萬元。
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城郊農業特色愈加顯現。全場種植面積5.1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千畝,新打機井5眼,渠道防滲改造5.6公里。小特經濟作物達到1萬畝,高效經濟作物占總播面積的92.1%,加工番茄、葡萄、啤酒花單產水平大幅增加,效益提高。形成了果品生產、儲藏、保鮮、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特色農產品、優質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和綠色農產品優勢突顯。以奶牛業發展為重點的現代畜牧業基地建設實現新突破,年末各類牲畜存欄3.76萬頭(只),其中奶牛新增1304頭,同比增長63.2%。肉、奶、蛋等畜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全年完成畜牧業產值9600萬元,占大農業產值的47.1%。投資2500余萬元新建了千頭現代化奶牛場,
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7340萬元,實現利潤310萬元,同比增長10.1%和106.7%。依托資源優勢和條件,投入70萬元收購了一家民營砂廠,與農場新建砂廠合并管理,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產出了預期的效益。配套建設了年產5萬噸的生物有機肥廠。建筑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完成增加值3220萬元,實現利潤32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生產總值1.47億元,社會就業2680人。
依托農場的區位地緣優勢,以房地產開發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生活的服務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推進第三產業向高水平高層次方向發展。一是堅持自主開發和引進相結合,房地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伍怡天宇房產開發公司開發建設的別墅、多層復式樓、商業門面及廉租住房總面積達到2.4萬平方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情況良好。引進的房產開發公司開發的“海上明珠”樓盤,一期全部售完,二期主體工程已完工;“柏美優品”樓盤一期也全部開工建設。二是以商貿流通為重點的傳統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98萬元,增長8.1%。農貿市場、果品保鮮設施、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建設進度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工作成效顯著。三是信息服務、法律服務、金融服務、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在農場興起并穩步發展。四是職工自營經濟領域不斷擴大,庭院經濟蓬勃發展,進一步增強了農場的活力。
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6億元,同比增長101%。全場共實施建設與改造重點項目18個,投資規模、同期建設項目數量均創歷史新高。以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現代農業示范園二期工程、千頭現代化奶牛場及養殖小區建設、農電網改造、城鎮集中供熱工程、通連公路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項目和以中學教學樓及配套設施建設、人飲工程、經濟適用住宅及廉租住房建設、生態小康連隊建設為重點的民生項目建設相繼竣工并交付使用,更好地拉動了農場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進一步改善了職工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為農場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后勁。
積極穩妥地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配套改革。土地承包經營制度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改革范圍進一步擴大,農資“一票到戶”全部實現,“兩還”、“兩個限額”等職工減負成果進一步鞏固,職工負擔逐年遞減。調整所有制結構和深化企業改革,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盤活了農場資產。完成了農場中學、醫院事業單位改革。對外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較大進步,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6個,引資額達8800萬元。
2010年農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生產總值3.17億元,同比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0元,增長8%;農場農業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9760元,增長6%;實現綜合利潤900萬元。